• [

    平面知识

    ]

    有关平面设计知识----很有用哦

   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,提出标志设计的三大要素

    1.
    速度。就是在现代生活节奏快速的情况下,标志设计要一目了然,简练明确。


    2.
    准确性。也就是反映内容的准确性,公司、集团、商社、商品的性质特点,要紧紧地把握住。


    3.
    信息量。就是反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。
    我认为还应补充一条,即形式美感,我见过有些设计基本具有简练、准确和有一定的信息量,但是不美。有些是外形不美,有些黑白不匀,总之是不符合形式法则和造型规律,这样就使标志设计丧失了艺术感染和视觉冲击的力量。


    设计商标和徽志,首先要考虑一些重要原则。下面试探讨几个要点


    1.
    识别性。
    商标须有独特的个性,容易使公众认识及记忆,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.但相对来说,若商标与别人的相类似,看去似曾相识,没有特征而面目模糊的设计,一定不会使人留有印象.


    2.
    原创性。
    设计贵乎具有原创的意念与造形,商标亦如是。原创的商标必能在公众心中留下独特的印象,也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原创可以是无中生有,也可以在传统与日常生活中加入创意,推陈出新。


    3.
    时代性。
    商标不可与时代脱节,使人有陈旧落后的印象。现代企业的商标,当然要具有现代感;富有历史传统的企业,也要注入时代品味,继往开来,启导潮流。


    4.
    地域性。
    每一个机构企业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性,它可能反映于机构的历史背景,产品或服务背后的文化根源,与市场的范围和对象等。商标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;但相对来说,也可以具有较强的国际形象。


    5.
    适用性。
    商标须适用于机构企业所采用的视觉传递媒体。每种媒体都具有不同的特点,或者具有各自的局限性,商标的应用须适应各媒体的条件。无论形状、大小、色彩和肌理,都要考虑周详,或者作有弹性的变通,增强商标的适宜用性。


    TW 魏正(TW艾肯形象策略公司总经理)
    艾肯认为好的标志设计,基本上需具备三大精神


    1.
    主张性。
    将企业所追求的理想主张予以明确化,再转化为易懂的图形,并以最合适的题材来作为创意的表现 ,最后形成企业独有的价值与文化。


    2.
    国际性。
    此指的是以本土为出发点,而不是以欧美日 的观点来作为诉求,让人一眼便能感受到中国(TW)的企业或品牌,逐渐形成好感的印象。简言之,即以本土文化为“意”,用西方美学作“形”的构成表现,来迎向国际化。


    3.
    力动性。
    从正派、诚信、踏实的形象转化至创新、挑战、积极的现代企业。四平八稳的标志已不能成为企业经营的象征。如何将现代的诉求表现在标志上,则非力量与动感不可。


    日本 胜冈重夫(日本蕃茄银行商标设计者)
    一个好的商标必须具备广度、高度及长度3个要素


    1.
    广度。
    指的是能在名片、帐票类、看板、存折、卡片或是赠品上,都能作广度展开运用的形状。有些设计看板应用时非常漂亮 ,但一旦用在存折或卡片上,就糊成一团,这样的商标就是不好的,必须能在企业所有的沟通宣传工具上,都能展开运用,才是一个好的商标设计。


    2.
    高度。
    指的是具有国际性的感觉,以及在造型的色彩和形状方面,能有很高的完成度。


    3.
    长度。
    指的是时间的延展性。即是一个商标不能才两三年,就被人认为是陈旧过时的设计,而是必须能与企业共存、发展。因此商标最少要具备10-20年的适用性才行。


    设计心理学


    1.
    不是你的错 你在使用某物品时遇到麻烦,那不是你的错,而是设计出了问题


    2.
    设计原则


    o
    概念模型


    o
    反馈,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


    o
    **因素,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,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,从而**用户的选择范围


    o
    预设用途,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,同时将不正确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。


    3.
    观察力 要想设计出以人为中心,方便适用的产品,设计人员一开始就要把各种因素考虑进去,协调与设计相关的种类学科,没必要因追求产品的易用性而牺牲艺术美,反之亦然。


    设计原理


    ·
    可视性:用户一看便知物品的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。
    用声音增强可视性
    要想合理利用声音,必须了解声音与所要传达的信息之间的自然关系。如果有声音,即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别处,也可以听见,但声音常常会起到干扰作用。


    ·
    正确的概念模型:设计人员操作提供给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,使操作键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。
    一个好的概念模型便我们能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,如果没有,我们在操作时就只能盲目地死记硬背,照别人说的去做,无法真正明白这样做的原因、结果如果,以及出了差错应该怎样处理。


    ·
    正确的匹配:用户可以判定操作与结果,控制器与其功能、系统状态和可视部分之间的关系
    自然匹配可以减轻记忆负担。自然匹配应该就是逻辑**因素。


    ·
    反馈原则:用户能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、持续的反馈信息。
    用户的每一项操作必须得到立即的、明显的反馈。如果用户看不到任何反馈,结果可能是:


    o
    所需操作步骤太多,用户记不清楚已经完成了哪一步。


    o
    很难记得下一步如何操作。


    o
    不易确定刚才输入的信息是否正确,万一发生错误,要想纠正也不容易


    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


    1.
    确定目标


    2.
    确定意图


    3.
    明确行为内容


    4.
    执行


    5.
    感知外部世界状况


    6.
    解释外部世界状况


    7.
    评估行为结果


    执行和评估阶段的鸿沟


    ·
    执行阶段的鸿沟 是指用户意图与可充许操作之间的差距


    ·
    评估阶段的鸿沟 是反应出用户在解释系统工作状态、决定自己所期望的电影票和意图是否达到时需要作出的努力


    两种类型的知识:


   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


    常用**因素的类别


    ·
    物理结构上的**因素


    ·
    语意上的**因素


    ·
    文化的**因素


    ·
    逻辑**因素


    失误的类别


    ·
    撷取性失误 (capture errors)
    如果两个不同的动作在最初阶段完全相同,其中一个动作你不熟悉。但却非常熟悉别一个动作,就容易出现撷取性失误,而且通常都是不熟悉的动作被熟悉的动作所“抓获”。


    ·
    描述性失误 (description errors)
    假设本来预定要做的动作和其他动作很相似,如果预定动作在人们的头脑中有着完整精确的描述,人们就不会失误,否则人们就会把它与其他动作相混淆。


    ·
    数据干扰失误(data-driven errors)


    ·
    联想失误(associative activation errors)
    如果外界信息可以引发某种动作,那么内在的毗邻和联想同样能做到这一点。由于一些观念和想法产生的联想也会引起失误


    ·
    忘记动作目的造成的失误(loss-of-activation errors)
    这种失误是由于激发目标的机制已经衰退,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健忘。


    ·
    功能状态失误(mode errors)
    在使用多功能物品的过程中,因为适合于用某一状态的操作在其他状态下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。


    从失误研究中得出的设计经验


    1.
    采取措施,防止失误发生。


    2.
    失误发生后,要能够察觉到问题所在并加以纠正



    人类思维的一些:


    1.
    记忆的结构单位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


    2.
    人类的记忆且有连锁性,每一个记忆单位都是与其他多个单位相关联,从而形成网络


    3.
    当应用某一个记忆框架的信息去推理另一个记忆框架的特征时,就开成了推荐性思维。

    图片活动